一、注塑
TPU 最适宜的加工手段莫过于螺杆型注塑机械。用通常长度的单螺纹,三段螺杆能生产很好的塑化均匀的熔融物。如果需要高的塑化能力(生产量), 可以使用较长的螺杆。
短压缩区螺杆由于高剪切力而不适用。TPU 塑化需要高的能量,要求螺杆有高的扭矩驱动,扭矩不足会导致螺杆转速的波动和塑化的不均匀。在限度之内,较高的螺筒温度会产生良好结果,尽管会冒着材料过热的危险。
射嘴和螺筒头的通路应设计成没有死角的,而使材料能够射入而不致受到热破坏。螺筒和射嘴加热系统的精确温度控制是要点,注意确保射嘴在整个长度都均匀受热,谨防在通路上熔料局部过热和可能受冷。熔融的TPU是既无腐蚀性也无磨损性,基于这种理由,螺杆不需要任何特殊合金钢或加强镀层。
二、螺筒和模具的温度设定
2.1 注射单元
TPU 应在190 到 220 °C之间的熔融温度下加工,对于一些硬的级别熔融温度可能会提高到 240°C 。
2.2 模具
模具温度的主要影响在于表面质量和脱模行为,它也影响最终结构的收缩和内应力 。 受冷时,正常模具温度应用20 - 40 °C,但用一些改良的TPU 级别和使用玻璃丝填充加强TPU,模具温度应提高到60 °C以确保最佳的表面质量。对于厚壁物品冷却,降低大约 5°C 能减少循环周期时间。
2.3 塑化
对于塑化速度应选择圆周速率不超过0.3 m/s,计量行程应在 1 D 和 4 D之间, 实际经验是利用螺筒 30% - 75% 能力是最佳的选择。如果螺筒能力对应注射量非常低,则熔融物在塑化单元停留太长的时间,会导致熔融物热损坏。
2.4 注射压力,保持压力,背压力,注射速度
对于理想的加工,要点是对压力和注射速度的不间断控制,应控制注射和保持压力在100到1200 bar 范围内。为了均化必须有背压力,通常设定在注射压力的1%到2.5%之间。注射速度主要基于壁厚,通常对于厚壁物品的模具需要慢的填充,而薄壁物品需要快的填充。
对于注射速度除了壁厚和模穴类型,模具排气扮演重要角色,其有助于避免高压热空气导致的所谓“烧痕”。注射压力/保持压力施加较大是为了空间稳定性和脱模性。成型时过高的注射压力,同时过低的保持压力会产生凹痕,成型超载脱模更困难。用错列的压力工作是可取的,即用比注射压力较低的保持压力。按规则,相当于注射压力50%的保持压力是适当的,这样能够用最小的内部压力生产出物品。
2.5 循环时间
决定循环时间的是物品的形状、壁厚、模具的冷却和材料本身。
2.6 脱模
脱模可以使用脱模剂,硅烷基脱模剂如Baysilon M 效果良好,无硅烷脱模剂也可以,但必须频繁使用。
三、废料循环
废料、浇口、不合格品等制成的粉碎料,如果清洁干燥可以制成颗粒再生利用。对于注塑,在纯料中加不到30%的粉碎料不会影响产品的性能。如果自己加工粉碎材料,成型物品必须按要求进行测试决定能否满足性能要求。对于挤出纯料中混和粉碎料是不适当的(因为粘度不同),同质的纯粉碎料也可以用于挤出,但用于注塑是完全可以的。
四、模具设计 / 外形结构
4.1 注射成型工具
TPU 模具应采用热成型的钢制造,简单的小型产品趋向于采用铝合金制造,对于样件模具可以正常使用插入铸造树脂或压铸金属。下列模具类型可以加工TPU:
• 两片式模具
• 三片式模具
• 双并式模具
• 全压式模具
• 多开隙模具
4.2 浇口
TPU通常使用以下类型的浇口:
• 薄膜浇口
• 隔膜浇口
• 针点浇口
• 环形浇口
• 直浇口
• 隧道式浇
• 热浇道浇口
对于浇口,浇道和注道应比硬塑料大 25%- 50%,在浇口系统应注意避免压力下降。
浇道越远越应注意,流路必须设计成全通路使用整个的浇道直径,并且其布置在一个或两半模具上。在多模穴模具上,即两片或三片型,浇道应布置成基本相同长度的流路。
针点浇口必须有一个弱点在浇口截面以确保干净的撕掉。大的针点浇口必须在部件上不连带任何喷射或其它的压痕发生,对于轴向对称的零件,可能会用环形或隔膜浇口更好地防止形成流线,模具填充和排气必须保持在紧密的控制之下。
如果浇注点是看不到的,隧道式浇口是最佳解决方案。
4.3 热浇道技术和热浇道射嘴
热浇道喂料系统适合热塑性塑料,且越来越流行。TPU也同样,这个技术被广泛采用。
1.流动技术
2.温度控制
3.机械状态
例 1: 直浇口的开放射嘴
4.3.1 不用塑料隔离帽的开放射嘴
加工TPU不常用,因为热分离不好,导致 "眼圈"、光晕、粘连和材料滴流。
4.3.2 用塑料隔离帽的开放射嘴
4.3.3 用鱼雷头的开放射嘴
例 2: 带浇口的开放射嘴
这个系统是主要用于大型模具(单/多模穴),具体优点是压力损失低和热分离好。
例 3: 带针阀的射嘴
清洁的浇注点能直接放置在部件上,这个浇注系统表现出有效的热隔离和低压力损失。
4.4 模具的流动特性
TPU 的流动行为基本和其它热塑性材料相同。流动路径的长度决定于融熔的温度、填充零件的壁厚、注射速度和材料的流变学特性。
4.5 模具排气
特别对于TPU厚壁零件,重要的是有好的模穴排气。在分模线上0.02~0.05mm深度和5mm宽度的凹槽比较合适 ,如果某个非模具分模线区域空气被压缩,则通过使用针或其他合适的办法插入,适当排气。
4.6 收缩
对于热塑性聚氨酯仅能在模具设计阶段,基于物品外形,在一定限度之内修改收缩数据,其壁厚和加工条件都对收缩产生重大影响。模具设计的大致规则设定收缩大约1%,次要的差别靠良好的弹性形变抵消。用软级别的TPU和薄壁的物品比用硬级别的TPU和较大壁厚的物品模塑后的收缩比例是巨大的。
4.7 脱模
4.7.1 模穴表面
一个模具的模穴表面粗燥度达到 0.5 - 0.6 µm ,可减少脱模剂和TPU助剂喷出。
4.7.2 脱模锥度
模具锥度应至少为 5°,用软级别的TPU制造较明显。
4.7.3 顶出装置
对于 TPU,顶出装置的表面应尽量大,以避免成品物件的变形。
4.8 着色
TPU一般只提供本色,着色是一个简单的过程,可用机器处理。用TPU 基色母颗粒既简单又可靠。聚苯乙烯和SAN树脂基的母粒也勉强可以,而那些聚烯烃和PVC 基的对于TPU是不合适的。颜料和色浆可以用于着色,需要的添加量决定于物品的壁厚、颜料的颜色浓度和指定的色度。
一般添加量是:
色母粒: 1.0 - 4.0 %
色 浆: 0.5 - 1.0 %
颜 料: 0.2 - 0.5 %
可以利用标准的商业装备在使用TPU时添加和混合着色剂,对于特殊的颜色可以使用转鼓混合机或用翻斗混合机等类似装置,确保着色剂或其它的任何添加剂不含任何水分。静止混合器可极大的改善颜色分散和减少着色剂用量。
4.9 添加剂
为改善加工特性和特殊行为,我们推荐添加常用功能母粒如:
• 抗粘剂
• 脱模制
• 紫外光稳定剂
加入前都必须预先干燥。